群英襄治理 碧水挹余清 ——洛社镇区、镇人大代表视察河道治理工作侧记 秋云散漫,晓日明煦,正是江南橙红橘绿的好时节。在国庆佳节来临之际,洛社镇区、镇两级人大代表视察了该镇河道治理工作。这是今年洛社镇区、镇人大代表担任“河道监督员”以来的又一次集中巡查,旨在全面了解今年全镇河道治理进展情况, 推动“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生态治理目标的落实。 走近绿化村东栅村,一条清澈的景观河道呈现在眼前: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几处泉水喷花碎玉,奔腾不息;河道中央几处“浮舟”载着错落有致的绿植争芳斗绿,摇曳生姿;河岸边堤岸严整,杨柳参差,几处水榭亭台凉风引绕,有几位老人在亭下凝神弈棋,加上不时点缀于乡野四处的“鹭鸶戏鱼”“牧童横笛”的雕塑景致,让人恍如进入一个精心打造的湿地公园。代表们一边参观这条景观河道,一边听取“河长”周志军的治理情况介绍,对该村的治理成效颇为满意。据悉,绿化东栅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立志打造“水美乡村”,通过水环境和周边景观建设达到“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生态”的治理目标。目前,前期投入已经超过300万。 代表们通过河道治理的前后对比图发现,东栅河整治前河面垃圾漂浮、河岸坍塌、水色浑浊,河水为劣五类水。而整治后水光潋滟、水波潺湲,溪流穿花护田,水质已经提升到三类水。河面上种植的绿植有苦草、伊乐藻沉水性植物和黄花鸢尾、水生美人蕉等挺水性植物,既有利于净化水体,又有利于美化河道。在河道增设多处增压泵,让原本静止的水流动起来。同时,这条河还与上游的京杭运河相连,不时可以通过开闸引流,引入源头活水,进行水流交换,让水流活化。 代表们又来到双庙村北庄浜,临河凭眺,观看水面治理情况。只见一条清澈的河流蜿蜒伸向远处,河面南侧一排“浮岛”如一条长龙首尾相接,白色的方形框内漂浮着水葫芦等植物,旁边还拖拽着种植荷花的“水上花盆”;河面北侧,一条长长的管线紧贴在整齐的水泥驳岸上边,每隔几米就连缀着一根通向河心的曝气管,这些曝气管在鼓风机和增压泵的作用下在水中不断喷出含有氧气的气泡,河中水流汩汩流淌,仿佛一眼眼泉水不断翻滚。这样,河水不断增强了流动性,也丰富了含氧量。浮岛和曝气管的使用,不仅使得水流的自净功能增强,也有利于水中生物的繁衍。 代表们在镇河长办公室负责人的带领下,兴致勃勃地步入桥的另一侧驳岸的小路,来到一处水草丰茂的湿地查看。说是湿地,实际上是一个芜杂的大草塘,周围都是荒地和闲置边角地。草塘底部多数被野草覆盖,裸露的部分泥土龟裂,但水渍未干,看似有抽水到此的痕迹。河长办负责人介绍:“不要小看这个草塘,它可是一个天然的净化塘,学名‘表流湿地’。我们把原来河里的污水抽取到这里,经过自然净化,再通过特定的沟渠回流到河里,水质就会有大幅度改善。”他还说,后期还要栽植一些美人蕉、菖蒲等水生环保植物以降解污染。顺着他的指引,代表们又查看河边的集污井、表流沟渠、驳岸草皮等相关设施,对此处的污水治理设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今年以来,双庙北庄浜已经由劣五类水变成了三类水。该村准备建设十亩湿地助力治污,前期光水生态修复就已经投入50万,后期将陆续追加资金,争取全部工程十月份完工,将还给双庙百姓一条鸢飞鱼跃、草软波清的家乡河、母亲河。 随后,代表们又来到福山村视察,见到这里正在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沿河的家畜、家禽养殖已整治后降低到最低标准,河道两岸木桩林立,河水清冽。代表们发现村子不远处有类似“化粪池”的工程,据了解是该村在建设人工湿地“潜流湿地”,这是国内外广泛应用的一种治污湿地,它以亲水植物为表面绿化物,以砂石土壤为填料,让水自然渗透过滤后再排放到河流,建成后对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去除效果最好。 秋阳炎赫,挡不住代表们巡查河道的热情,又来到石塘湾梅泾村倪巷浜视察。该村在原先污水截污接管、养猪场清退、河道清淤保洁的基础上,又投资200多万,引进治污新武器——石墨烯。为一睹石墨烯真容,代表们来到河浜一头就近观察,发现河道内并排铺列着四条“泳道”,这些“泳道”由两边由成千上万个红色的浮球串联起来,自然,“泳道”不是用来游泳的,中间是一面长长的“渔网”,它网住了一些绿色的漂浮物。据悉,这种治污技术叫“石墨烯光催化网技术”,这种技术可以降解水体污染物质如氨氮、磷等含量,增加水体溶解氧含量,在保留河道底泥(土着生物种子源)的基础上逐步恢复水体直至底泥的生态环境,重建水体生态系统,恢复其自净能力。石墨烯颗粒就悬挂在这些红色浮球下的小网袋里,昼夜不息地在水里承担着治污工作……在梅泾浜的大小岸桥,又看到另一番景象:一条通向村民密集居住区的河道内,有两排“绿化带”,仔细一看,原来是茂盛的水葫芦(凤眼蓝),用水葫芦治污,虽然是土办法,却是最实惠的,因为水葫芦作为一个高效的纳米机器,能够快速集中氮磷钾,使水质快速改善。村里用铁丝网将这些水生植物隔离开来,每隔一段时间派人打捞疏散一些,不会因为快速生长影响河道。在河道的另一头,发现还种植着不少蓝白相间的鸢尾花,远远望去,煞是好看。 最后,代表们来到石塘湾秦巷村的黄金坝(对桥巷),这里是省级黑臭河道综合整治示范工程,整个治污已经形成系统化科学治理。在村口的“雨水弃流池”内,收集了南岸径流雨水和北岸废弃生活污水,经过种植了菖蒲、鸢尾等挺水植物的生态截污带,流入另一段调蓄水池。水池内的水经过架在岸边的一列“小火车”(一体化气浮设备)的处理,再经过曝气设备的推流复氧流入对巷桥河道,河水达到了三类水标准。 今年,洛社镇全面创新治河体系,建立“一岗双责”、签单销号、有奖举报等制度,完成镇、村两级河长制河道管理信息公示牌的设置更新,开展“家河整治”创建村级示范河道。重点实施洛东大联圩、双庙浜水系沟通工程,沟通镇区范围内“三纵三横”主要河道和支流,开展河湖“三乱”专项整治,加快信息平台建设,加强河道排水排污口管理。同时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扩容改造工程,提升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效能,将生活污水处理能力每日由1.8万吨提升至4万吨。继续推进污水管网建设,完成镇北村、福山村、杨市社区等9个行政村共29个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这些有力的举措,对今年洛社镇打好黑臭水体歼灭战、断面达标攻坚战、水质提升持久战,奠定了基础。 本次视察活动让代表们欢欣鼓舞,因为他们依法监督河道整治工作起到了实效。今年以来,洛社镇人大首推人大代表担任“河道监督员”工作,组织区镇人大代表担任20条重点河道及175条村级河道“监督员”,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治水中的作用。镇人大制订了人大代表担任河道监督员的工作细则,建立河道监督员三大工作机制:一是定期巡查机制。镇人大下发给每一位河道监督员河道巡查明细,要求河道监督员对每一次的河道巡查情况做好记录,巡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河容河貌、日常河道管理、水质情况等,要求每2月对河道的巡查频度不少于1次。二是联络交流机制。河道监督员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监督过程中的问题、经验,畅通治水部门与人大代表之间的交流渠道。三是问题交办机制。河道监督员将巡查中发现的问题以照片和文字形式反馈至洛社镇人大办,再由镇人大办提交河长办进行办理,实现信息反馈实时共享,问题交办整改同步跟进。区、镇两级代表严格按照工作机制,加强对自己挂钩的河道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并反馈巡查中发现的问题,督促整改。而洛社镇的“河长”们也能身体力行了解掌握河道水情,形成“一河一档”,遵循“一河一策”原则研究治理措施,因地制宜、土洋集合,有效治理,最终达到“一河一景”的目标。 古人言“山得水而活”,我言“居得水而宜”,“人得水而灵”,水环境治理着实抓住了乡村治理的牛鼻子,诸多环境问题将随着水环境的治理迎刃而解。“他时一枕江南梦,犹记相从水石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江南水乡必将恢复往日元气,而水连芳草、晴光杳霭、雨馀秀色的江南将不再只在梦里出现。 (文:唐剑峰) |